教授兼系主任

陳逸杰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學 博士
建築史與理論研究

cichieh@nuk.edu.tw

TEL 07-5919387
FAX 07-5919386

授課領域

建築與都市設計
西洋建築史
近代建築史
當代建築思潮
建築史方法論
建築理論
營造的技術與社會

研究專長

近代建築與都市
設計方法與理論
文化資產再利用與保存
文化產業與地方空間再生

經歷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
屏東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台灣建築學會出版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期刊論文

學術期刊論文 Papers in Refereed Journals

  1. 陳逸杰(1997a)〈台南藝術學院的空間表現—一個有關歷史詮釋的觀點〉《建築師》272:118-120。
  2. 陳逸杰(1997b)〈“身體—主體”論述的空間性分析〉《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6):25-32。
  3. 陳逸杰(1998a)〈有關秀巒衛生所宿舍〉《台灣建築》(28):46-48。
  4. 陳逸杰(1998b)〈建築的歷史之涉入〉《台灣建築》(35):41-43。
  5. 陳逸杰,孫全文(1998c)〈當前台灣的後現代建築現象〉《建築學報》(26):87-99。
  6. 陳逸杰(1998c)〈戰後台灣“中國傳統式樣新建築”發展的歷史社會分析〉《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7):101-114。
  7. 陳逸杰(1999a)〈台灣建築雜誌的生產現況觀察〉《台灣建築》(49):62-64。
  8. 陳逸杰、孫全文(1999b)〈構造中的技術問題〉《成大學報》(34):45-60。
  9. 陳逸杰、孫全文(2000)〈建築構造的倫理構成〉《建築學報》(34):39-55。
  10. 陳逸杰(2001)〈建築構造理論研究提綱的試建〉《樹德學報》第三卷第二期:1-13。(NSC 88-2415-H-006-005)
  11. 陳逸杰(2003)〈理論建築構造──一個關日常性之論述形構的觀點(上)〉《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9):27-51。
  12. 陳逸杰(2004)〈理論建築構造──一個關日常性之論述形構的觀點(下)〉《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10:35-56。
  13. 陳逸杰、韓文仁、周卲寰(2007a)〈文化產業推動機制之探討〉《立德管理學報》4(1):4-21。
  14. 陳逸杰、韓文仁、周卲寰(2007a)〈文化產業推動機制之探討〉《立德管理學報》4(1):4-21。
  15. 陳逸杰(2007b)〈台灣古蹟修復之技術史的研究〉《空間設計學報》(3):1-14。
  16. 陳逸杰(2009)〈以身體勞動的概念探索一種設計的可能性〉《建築學報》(70):43-58。
  17. 陳逸杰(2010)〈台灣工業遺址再利用保存之空間重置的可能提案〉《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1:23-32。
  18. 陳逸杰(2013)〈戰後臺灣古蹟保存之修復論述實踐的「技術史」研究〉《建築學報》(85):145-160。
  19. 陳逸杰(2017)〈建築史與建築史教學管窺〉《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87):5-8。
主編之專書

專書及專書論文 Publication

  1. 林明毅、陳逸杰譯(1995)《建築典例》,台北:六合出版社。
  2. 陳逸杰、陳政顯等譯(1996)《社區規劃導論》,台北:六合出版社。
  3. 陳逸杰、吳秉聲等譯(2000)《二十一世紀的花園城市》,台北:六合出版社。
  4. 陳逸杰、湯國輔(2005a)〈嘉義酒廠空間歷史變遷之研究〉《多元文化與後殖民空間:空間再詮釋》:125-138。
  5. 陳逸杰、郭俊澤等(2005b)〈民雄廣播電台之建築形式的研究〉《多元文化與後殖民空間:空間再詮釋》:207-218。
  6. 陳逸杰(2007a)〈法國博物館展示之文化詮釋的探討〉《文化資產詮釋第三階段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報告書》:123-130。
  7. 陳逸杰、黃信穎、羅湛然(2013)〈東亞建築變遷過程中的歷史主義現象〉《2013台灣建築史論壇:亞洲涵構中的台灣建築與都市》:436-448。
  8. 陳逸杰(2015)〈台灣建築教育的挑戰〉《淡江建築X 陳志梧老師紀念論壇文集》:37-43。
  9. 陳逸杰、吳承洲(2018)〈技術史研究觀點下的綠建築論述──高雄厝的個案〉《2018臺灣建築史論壇論文集──文化視野中的建築史》:D-6-1~ D-6-8。
研討會論文

學術會議論文 Papers in Refere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中文

  1. 陳逸杰(2000)〈設計生產中的技術疑旨〉《第五屆全國設計學術研究成果暨實務講座研討會論文集》:685-690。
  2. 陳逸杰(2001)〈試論歷史建築物在保存論述中的真實性──一個構造本體論的觀點〉《二00一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集》:203-208。
  3. 陳逸杰、朱志豪(2002)〈台灣營造產業結構的研究──以室內設計裝修業為個案〉《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四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4. 陳逸杰、朱志豪(2003a)〈屏東縣瑪家鄉瑪家部落空間形式變遷—一個排灣族部落的個案〉《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五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B2 1-5。
  5. 陳逸杰、歐世文(2003b)〈社區空間之營造論述的試建─屏東縣林邊鄉仁和村個案〉《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五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D13 1-4(NSC 91-2415-H-366-002)。
  6. 陳逸杰、王新驊(2004a)〈大學室內設計之電腦輔助課程規劃之探討-以樹德科技大學為個案〉《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六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A09 1-6。
  7. 陳逸杰、周卲寰、湯國輔(2004b)〈創意文化園區形塑平台之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六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E08 1-5。
  8. 陳逸杰、湯國輔、周卲寰(2005a)〈台灣工業遺址價值的探討-嘉義舊酒廠的個案〉《第八屆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暨古蹟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6-1~18。(NSC 94-2415-H-366-001)
  9. 陳逸杰、湯國輔(2005b)〈台灣工業遺址價值的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七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C1-1-6。(NSC 94-2415-H-366-001)
  10. 陳逸杰(2006)〈以「技術史」的觀點探討台灣古蹟修復之技術的變遷〉《第九屆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暨21世紀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國際論壇論文集》:3-1~3-12。
  11. 陳逸杰(2012)〈台灣歷史保存之修復論述的「技術史」研究〉《台灣建築學術百年之路2012台灣建築史論壇論文集》1:43-61。
  12. 陳逸杰、周卲寰(2013)〈工業遺址的空間再利用可能性──「旗山糖廠」的個案評估〉《2013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暨學術研討論文集》:423-428。
  13. 陳逸杰(2015)〈廈門租界的空間歷史變遷〉《2015年中國建築史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443-452。
  14. 陳逸杰(2016)〈日本帝國主義下美濃南隆地區的歷史社會變遷〉《2016臺灣建築史論壇論文集──再來的建築史》:B-5-1~ B-5-13。
  15. 陳逸杰、吳承洲(2018)〈技術史研究觀點下的綠建築論述──高雄厝的個案〉《2018臺灣建築史論壇論文集──文化視野中的建築史》:D-6-1~ D-6-8。

英文

  1. Chen, I-Chieh(1998)“The Theme of Construction in Architectural Discourse–Th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king”, in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itectural Interchange in Asia. Tokyo: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pp. 457-460.
  2. Chen, I-Chieh, Chou, P. C.(2003)“Constructional Materialism from the Healthy Building Viewpoint”, in Proceedings of ISIAQ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Volume 3: pp. 474-477.
  3. Chang, K. F., Chou, P. C., Chiang, C. M., Chen, I-Chieh(2005)“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GB Tool for Subtropical Taiwan—From the Barrier to Succes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World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ference in Tokyo. Tokyo: SB05 Tokyo National Conference Board. pp.130.
  4. Chen, I-Chieh(2006a)“Evaluating 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aiwan—From a Viewpoint of Technological Form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p.695-700.
  5. Chen, I-Chieh(2006b)“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Site Restoration in Taiwan—From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Viewpoint”, in Proceedings of 2006 Conference on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he Preservation and the Reuse of Cultural Properties, and the 21 Centur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3-1~3-12。
  6. Chen, I-Chieh, Chang, Po-Shou, Chen, Shu-Ling(2009)“Study on the Project of Space Replacement for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aiwan”,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Tainan: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of Taiwan. pp.Ⅲ253-Ⅲ260.
  7. Tseng, Yi-Jen, Chen, I-Chieh(2012)“The Development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for Wooden Structure in the Case of Taiwan Historic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aiwan NSC-India DST Bilateral Symposium. Taichung: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Executive Yuan, R. O. C.. pp.19-20.
  8. Tseng, Y. J., Chen, I. C., & Huang, H. Y.(2014)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ominant Culture – A Case Study of the Island of Kinmen. In Proceedings of the “Heritage 2014” –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Book). Guimaraes, Portugal: Green Lines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9. Chen, I Chieh, Yu-Pin MA & Cheng-Chou WU(2018)“A Study on the Kaohsiung House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History”,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Green Building Council Alliance. Publishing.
經歷

2018.08.01-2022.07.31-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